隨著幾位太守的到來,能夠有資格參加武帝葬禮的人也都到齊了,趙子栗、趙子楓、趙子軍也早已經準備好,武帝的靈柩也已經停在了太極宮中,等待葬禮正式舉行。

大周皇帝的陵墓規模宏大,奇珍異寶無數。再加之對生老病死的重視程度,認為人的**雖死但靈魂不滅。

所以對待葬禮態度嚴謹,從開國到現在的發展,喪葬製度已經發展成完整嚴謹的製度禮儀。

首先,第一階段為

“入殮停靈”,武帝的遺體放置在太極宮中。人們對去世的皇帝成為

“大行皇帝”。

“行”是離開的意思,而

“大行”就是永遠離開的意思。在第一階段,首先要為大行皇帝招魂,預示著整個葬禮的開始。

為什麼葬禮上要先招魂呢?大周想租認為如果魂魄找不到歸途,在外漂泊。

就無法受到香火的供奉和經文的撫慰,也冇有辦法轉世投胎。所以,家人要為死去的人招魂,讓親人的魂魄順著家人的聲音回家。

招魂這一階段的名字被稱為

“複”。負責給皇帝招魂的是五位高官。五位高官拿著袞冕服,呼喚三聲皇帝的名字,然後將袞冕服扔下。

會有人負責接著袞冕服,然後放在皇帝的遺體上。所謂袞冕服,簡稱

“袞”,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之一。是皇帝祭祀天地、宗廟、社稷、先農,以及正旦、冬至、聖節、冊拜時服用的禮服。

其中

“袞”指的是上下衣裳,

“冕”指的是冠。招魂結束後,就將武帝的遺體放在準備好的禦床上,用角柶撐著他的嘴。

達州的王公貴族在下葬時,嘴裡會含著玉器之類的寶物。所以這樣舉動也是為了在皇帝口中放入寶物做準備。

角柶,古禮器。角製,狀如匙。《周禮·天官·玉府》:“角枕、角柶。”鄭玄注:“角柶,角匕也。”孫詒讓正義:“《説文·木部》雲:禮有柶。柶,匕也……《喪大記》空疏雲:‘柶以角為之,長六寸,兩頭曲屈。’”《儀禮·士冠禮》:“有篚實、勺觶、角柶。”鄭玄注:“柶狀如匕,以角為之者,欲滑也。”然後就開始燒水沐浴,皇帝沐浴時用的是米湯。

沐浴的過程中,要將脫落的頭髮、指甲等身體部位都收拾起來,以便皇帝可以順利轉世投胎。

皇帝的遺體沐浴結束後,給皇帝換上衣服,換衣服的過程稱為

“襲”。用方巾覆蓋皇帝的臉。此時新帝需要洗乾淨手,同時洗淨準備好的玉器,放入皇帝嘴巴右側。

這個過程稱為

“含”。在殿堂西側,會樹立一根長木。因為大周先祖認為,在招魂結束後,皇帝的靈魂冇有依附。

所以為了給皇帝的靈魂提供一個附著媒介,會設置一根長木稱為

“懸重”。在皇帝去世第二天,則會設置

“小斂”。在小年這天,宮中的官員、皇子和嬪妃都會到場,為了皇帝的離去而痛哭流涕。

而此時,內侍會按照禮製,把十九套斂衣依據順序為皇帝穿上。小斂第二天,會開始舉行

“大斂”,在大斂這天,新帝也就是文帝要帶屍進棺,大斂這天需要準備120套衣服和六玉:玉璧、玉琮、玉圭、玉琥、玉璋、玉璜。

是古代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,即以璧禮天,以琮禮地,以圭禮東方,以琥禮西方,以璋禮南方,以璜禮北方。

大斂比小斂還要隆重,這一天,文武百官,皇子嬪妃還有皇帝的長輩都要到場。

將皇帝的屍體放入棺中,由新皇誦讀祭文。伴隨著在場人們的哭泣和隨風飄動的旌旗,皇帝入殮結束,進入了停靈階段。

然後,順著喪葬順序,就到了

“成服”階段。成服,指盛服;舊時喪禮大殮之後,親屬按照與死者關係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,叫

“成服”。其中,新皇要換上最重的

“斬衰”。是

“五服”中最重的喪服。是用最粗的生麻布製作,斷處外露不緝邊,喪服上衣叫

“衰”。表示毫不修飾以儘哀痛,服期三年。所謂五服,由重至輕分彆為斬衰、齊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緦麻,每一等都對應有一定的居喪時間。

入殮後,就是

“小祥”、

“大祥”和

“譚祭”三個程式了,在皇帝死後十二日,舉行小祥,二十五日以後,舉行大祥,二十七日後,進行譚祭,也稱除服。

在這三個程式中,人們逐漸除去身上的喪服,當譚祭這天,就是正式換下喪服。

大周的祭祀要求,小祥為去世一週年祭祀,大祥為去世兩週年祭祀,譚祭為去世三週年祭祀。

這些程式都結束後,就開始了皇帝陵墓的修建。彼時,宮中的祭祀活動大部分已經落下帷幕。

大周遵循《王製》中的

“天子七日而殯,七月而葬”的內容,大約在半年左右,就把陵墓修建得差不多了。

在帝陵修建完成後,就要

“啟祭”。屆時九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來參加,在場痛哭流涕。然後準備啟程,將皇帝的遺骸運到皇陵。

為了運送皇帝的遺體安全到底,估計送葬隊伍也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,在抵達皇陵之後,送葬中所使用的車馬都不會再帶回洛陽,要麼會隨著皇帝的遺體一同下葬,要麼就會燒燬。

將皇帝的遺體下葬後,送葬隊伍歸來。屆時會用一桑木製作神主,用來做引出皇帝靈魂的媒介,在以後的重大祭祀活動中會有所用途,將桑木迎回時,稱為

“虞祭”。虞祭結束以後,皇帝的靈魂將會附於太廟中,大周人對於禮製的重視程度還是可見一斑。

一整套流程下來,趙子栗都已經累的不行了,不過好在一切都順利結束了,休息幾日之後就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封賞日子,這一天將徹底決定大周未來的格局。

皇宮之中,趙子栗和趙子楓還有謝安正在決定最後幾人的封賞,趙子軍經過這門多天早就累的呼呼大睡去了。

謝安這些天也是熬了好幾個通宵,和六位尚書共同確定的名單呈給了趙子栗:“王爺,現在對死去的有功之臣,還有活著的功臣的封賞已經確定,那麼這些模棱兩可或者在洛陽之戰之後纔出手的人如何決斷。”

“這些人按照大周律例封賞減半,如今海寧和其他州的異姓王上繳的財務足夠了。”趙子栗並冇有太過苛刻,畢竟如果不給這些人一些甜頭以後的工作就會處處掣肘。

“是,謹遵王爺之命。”在敲定最後的細節之後,謝安告退,趙子栗也終於能夠休息。

“辛苦啦,我的小栗子。”陳小橘適時出現。

“我終於體會到父皇的痛苦了,要不是子軍還小我早就不乾了。”趙子栗揉了揉眉頭,皇帝真不是人乾的,可憐了小子軍。

陳小橘抿嘴一笑,說道:“能者多勞,現在也隻有你能夠震懾群雄了,那些驕兵悍將可都不是省油的燈。”趙子栗當然也明白,除了海寧出來的嫡係,其他各州各族也不過是利益共同體。

如今為了儘快安定下來,趙子栗也是不遺餘力,海寧大量人力物力正在緊鑼密鼓的朝著洛陽進發。

各大機構也和洛陽合併起來,大周的實力不減反增,那些大人物也紛紛側目,被趙子栗雄厚的底蘊震撼的說不出話,本來還有人有些小心思,但是這一刻再也冇有敢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。

而萬眾矚目的封賞大會也正式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