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清晨,天色未亮,正在熟睡中的孔鳴就被一陣拍門聲驚醒。

不是敲門,是拍門,顯然事情很急!

對這個世界尚未完全適應的孔鳴猛地一骨碌爬起來,伸手握了床頭的佩劍,警惕的喝問:“何事驚慌?”

“稟公子……”

門外是海子的聲音,跑的有些上氣不接下氣,“鄧校尉在相府門外求見,他說……”

孔鳴裹了長袍,趿拉著布拖鞋打開了門:“海子啊,咱們要做到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,麋鹿……”

“鄧校尉……說今夜寅時時分,管衛率私兵奪了西城門……”

海子顧不上聆聽公子的教誨,手撫胸口喘著粗氣道。

“什麼?“

孔鳴被嚇了一跳,急忙踢掉拖鞋蹬上軍靴,大步流星的直奔相府門口,“不早稟報,真是墨跡!”

“我……墨跡?”

海子苦笑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,剛纔誰說的什麼山什麼鹿來著?

急忙從房間裡拿了披風,一溜小跑跟在孔鳴後麵,“公子,披風,天氣漸涼,小心傷寒。”

秋風蕭瑟,白露為霜,天**亮未亮。

一身勁裝的周倉手提大刀,精神抖擻的佇立在相府門前。

一百名郡兵在他兩側按照十步一人的距離排開,將薄霧中的國相府簇擁在中央。

鄧良腰懸佩劍,牽著馬韁在相府門前等候,臉上寫滿了忐忑與內疚。

跟在鄧良身後的四名親信則一臉憤怒與不甘,斑駁的鮮血染紅了他們的戰袍。

“鄧校尉,發生了何事?”

孔鳴從正門一側的偏門邁過門檻,大聲問道。

鄧良慚愧的抱拳作揖:“鄧良無能,未能及時趕到處置,以至於西城門被管衛率私兵攻占。”

“硬搶的?“

孔鳴的大腦裡突然一下子充了血,牙根隱隱作痛,“軍中兄弟可有傷亡?”

四個郡兵齊刷刷單膝跪地喊冤:“守衛西門的兄弟死了二十多個呢,好幾個被砍下了腦袋,死的老慘了,請孔校尉替他們做主!”

望著四個滿臉血漬的郡兵,孔鳴胸中的怒火在升騰,“嗆啷”一聲拔劍出鞘。

“率私兵攻占城門,殺害朝廷官兵,這管衛是不演了啊?造反了是吧?兄弟們,去大營搖人,咱們奪回西城門!”

雖然幾個郡兵不知道啥叫演、什麼是搖人,但看孔鳴這麼義憤填膺,一個個登時被感染了。

這公子能處,有事真上啊!

“殺,奪回西城門,替冤死的兄弟們報仇!”

看到鄧良一臉猶豫,孔鳴蹙眉問道:“走啊,鄧校尉!火速回大營喊上龐乾、武安國,調集一千郡兵,不、兩千,給我調集兩千人剿滅叛軍!”

“殺了管賊!”

四個鄧良的親信群情激昂,跟著舉起手中兵器呐喊,“我等願以孔校尉馬首是瞻。”

“不得造肆!“

馬蹄聲響起,忽見孔融帶了十餘騎自西城門方向疾馳了過來,“本相已經掌握了西城門衝突的大概,任何人不得再挑起官民械鬥,等待朝廷降詔後再做決斷不遲。”

原來孔融一直有早起的習慣,更何況上任伊始,清晨寅時的更聲剛剛響起,就帶了十餘名隨從上街巡視。

途中忽聽到西城門殺聲四起,急忙縱馬趕去查探,方纔知道了衝突的原委。

“父親,這管衛率私兵攻占城門,不是謀反是什麼?”

孔鳴一臉不忿,“倘若不把城門奪回來,我們父子還有何顏麵在北海立足?乾脆回魯縣老家耕地種田算了。”

連一個北海的地頭蛇都搞不定,談何爭霸天下?拿什麼去和曹操、劉備、孫堅、袁紹這些當世梟雄一決雌雄?

“目光如此短淺,焉能成事?”

孔融瞪了兒子一眼,語重心長的分析,“管衛府上有私兵五百,再加上管氏一族的精壯,管衛手中可以動用的人數超過千人。

更兼有劇縣中鄉紳士族幫襯,管衛又湊了一支近千人的隊伍待命,你若是率郡兵強剿,怕是會讓劇縣血流成河,屍積成堆。

到那時,百姓遭殃,人心惶惶,倘若黃巾賊趁勢來犯,則劇縣危矣,北海危矣!”

聽了父親的話,孔鳴默然無語。

倘若管衛真能聚集兩千人對抗郡兵,強行征剿的話,定然會造成巨大人員傷亡。

如果管亥、張饒得到訊息趁機來犯,隻怕人心惶惶的劇縣將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。

小不忍則亂大謀,強剿管衛絕非明智之舉!

雖然杠精老爹一生中抬杠無數,但這次卻能夠為劇縣城中的黎民著想,說明這老爹本性不壞,甚至可以說是宅心仁厚,或許他隻是對掌權者不滿,或者通過與掌權者抬杠刷存在感。

“冇想到管衛的號召力絲毫未受影響,莫非劇縣的這些豪紳都吃了秤砣鐵了心,對管衛明目張膽的造反行為公然支援?”

孔鳴鬱悶的收劍歸鞘,滿臉迷惑。

跟隨孔融巡視的彭儀給出了答案:“公子,在劇縣士紳的眼中管衛還是北海國都尉,北海國的兵權還是屬於他掌管。隻有等朝廷的免職詔書到了,管衛才無權乾涉北海軍務。”

站在一旁的鄧良也作出了印證:“確實如此,管衛自稱是北海都尉,有權力接管西城門的防禦。而且他率領的私兵全部換上了郡兵甲冑,在百姓眼中這場廝殺更像是官兵內部的械鬥,而不是私兵攻擊官兵。

故此纔有劇縣的士紳支援管衛,若是出兵強剿,怕是會出現重大傷亡。良也是支援使君的決斷,還是等朝廷的免職詔書到了再緝拿管衛不遲!”

看來管衛不會坐以待斃,孔鳴決定繼續執行自己心中的計劃——抹黑管衛,讓他在劇縣的士紳心中變臭,變成過街老鼠!

目前的洛陽比北海還要混亂,天知道詔書什麼時候會到劇縣?

再說便宜老爹得罪了董卓,萬一管衛送上賄賂,到時候免職的還不一定是誰!

他管衛有張良計,我孔家必須準備過牆梯。

在這亂世該用陰謀詭計的時候就絕不能手軟,否則像便宜老爹那樣迂腐仁義,到最後怕是難逃死在袁氏刀下的結局。

“既然如此,那就勞煩鄧校尉盯緊其他三個城門,切不可再讓管衛奪去了。”

孔鳴將佩劍懸掛於腰間,態度和藹的拍了拍鄧良的肩膀。

鄧良抱拳:“公子放心,良這幾日不眠不休盯著其他三個城門,管衛倘若再想強奪,就先踏過我的屍體!”

鄧良是北海軍的三號人物,有他在場,管衛肯定會有所忌憚。

孔融對鄧良的表態很滿意,撫須道:“有勞鄧校尉,你是食俸祿八百石的朝廷武官,想來管衛不敢傷害你。本相與王郡丞聯名簽署的奏章估計再有兩日就能送抵洛陽,罷免管衛是遲早的事情,這幾日多加費心。”

“惟使君馬首是瞻!”

鄧良作揖領命,招呼幾名親兵翻身上馬,揚鞭而去。

“我這老爹真是忠厚啊,難道你不知道自己和董卓結了梁子麼?朝廷的詔書難道真是壓死管衛的稻草?”

孔鳴有點納悶正史中的孔融是如何扳倒了管衛這個地頭蛇,掌握了北海的軍政大權?

難道真是董卓秉公處理,罷免了管衛的都尉?

但孔鳴卻冇有想到,因為袁紹、袁術、曹操等實力派逃離洛陽並在各地招兵買馬,以及鴆殺何太後的惡劣行徑,董卓發現自己已是惹得怨聲載道,所以決定樹立自己的正麵形象,改善與地方官員的關係。

董卓以皇帝的名義頒佈詔書,大肆冊封地方官員。

先後任命劉虞為幽州牧、韓馥為冀州刺史、劉表為荊州刺史、劉岱為兗州刺史、孔伷為豫州刺史,張邈為陳留太守、張谘為南陽太守……一下子任命了十幾個封疆大吏。

甚至就連袁氏兄弟也被封了太守之職,袁紹被任命為渤海太守、袁術為南陽太守,隻有企圖刺殺董卓的曹操冇有得到官職,也許這就是曹操矯詔討董的重要原因吧!

正是因為如此,董卓以國相的身份看過孔融的奏章後大筆一揮,免去管衛北海都尉之職,管氏其他族人概不問罪,一舉幫助孔融掌握了北海的大權。

“可能便宜老爹覺得新皇帝能夠當家作主吧?”

孔鳴給了自己一個答案,不再糾結這個問題。

亂世之中誰也不能指望,還是主動出擊,一棍子打死管衛,讓他翻不了身纔是上上之策!

孔鳴舔舐了下發乾的嘴唇,向父親告辭,“孩兒去軍營繼續募兵了。”

孔融微微頷首,目視北方,憂心忡忡的道:“去吧,據探子稟報,管亥率領的叛軍目前已經離開濟南進入齊國境內大肆寇掠,距離我們北海不過兩百裡路程,吾兒須當加快募兵速度。”